第84章 乔治的精神寄托(2/3)
的话题就是关于这个蜡烛的,他老婆说这个蜡烛是香草味的,他则觉得蜡烛是玫瑰味的,今天课堂上,就想请大家帮他分辨一下。
说完之后,他就把蜡烛递给下面的学生,最前面的两个学生拿起钵杯闻后说,我说不准,我不太确定。
第三个女学生和第四个男学生接过钵杯,闻过圆柱蜡烛后说,这是香草味,绝对是香草味。
他们两个人发言之后,在他们后面接过钵杯的人,闻过之后都觉得蜡烛是香草味的,甚至最开始的两个学生也改变了主意,大家的看法趋向统一,结论是,这个蜡烛是香草味的。
等大家都讨论完了,导师这时候才走过来说,这个红色蜡烛既不是香草味的,也不是玫瑰味的,其实它根本就是无味的,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发言的那两位学生,是配合他给大家作实验的。
这个蜡烛明明就是无味的,为什么大家最后会统一意见,认为它是香草味的?这种无中生有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?
因为人的心智和感受,是可以被外界因素影响和重塑的,在刚才这个过程中起最大作用的,就是那两位女学生肯定的语言。
他们确定的结论,影响了第五位学生的感受,他们加在一起的力量,又影响了第六位学生,进而逐步影响了后面的所有人,这就是建议的力量。
一遍一遍的重复,则可以进一步增加建议的力量,比如一部原本无人问津的电影,口口相传、口碑爆炸之后,就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去影院观看,最后票房大卖。
也正是因为建议的力量,现在一些电影的买票房和刷影评行为盛行,其实就是制片和发行方对这个原理的主动应用,无中生有的,让人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它是存在的,它是好的,它是对的。
由此产生的逆反问题,就是另一个问题了,这里不讨论,它的应用非常广泛,一家餐厅,一家网店,一个品牌等等,这种建议的力量,如果系统的作用到某个个体身上,发展到极致就是洗脑和催眠。
心理暗示和建议的力量不是对立的,而是互相影响互有加成的,回到这个案件乔治和查尔斯的对话过程中,把它拆开分解后观察。
假扮成神父的乔治反复对查尔斯说,你是有罪的,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,加重他的罪孽感,让他寻求忏悔,他不断的说,你需要在神面前坦白自己的罪行,才能获得上帝的原谅和宽恕,这就是建议的力量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
乔治脱下身上镶着红边的黑色袍服,摘下掺杂着丝丝白发的黑色假发,然后凑到查德威克身边,照着她右手举着的小镜子,龇牙咧嘴的,小心的撕下脸上粘贴的胡须。
之后他很是惬意的,用手指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,感觉就像早晨起床刚刮完胡须一样,立即觉得清爽了很多。
即将走出教堂时,他还深深的吸入了一口香气,细细享受着教堂里檀香的香味,安静、祥和、惬意和愉悦,感觉那么心爽神怡。
这个弥漫着檀香味的特殊小世界,恬静而淡雅,温馨而肃穆,也是他出的主意,是在最后一天的晚上,他决定自己亲自操刀上阵的时候,专门为查尔斯医生精心准备的,为此,他还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极品檀香。
所有这些精心准备的根本目的,都是为了让查尔斯医生置身其中时,能够感觉到更加舒服和放松,就像船只回到安全的避风港一样,彻底放下心中的戒备心理,从最后的结果看起来,效果非常棒。
这些极品檀香,当然不是过去的亨特收藏的,他对中文是有一定研究,但也仅限于普通爱好者的水平,对东方文化远远还没到痴迷的程度,自然不会去接触这类东西。
即使在大秦帝国的内部,这种极品檀香的存世量也不多,是很少的一部分人,才能在日锄活中去享用的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