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七章 泰山封禅(2/4)
仲曰: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,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,昔无怀氏封禅泰山,禅云云;伏羲封泰山,禅云云;神农封泰山,禅云云;炎帝封泰山,禅云云;黄帝封泰山,禅云云;颛顼封泰山,禅云云;帝喾封泰山,禅云云;尧封泰山禅云云,舜封泰山,禅云云;禹封泰山,禅会稽;汤封泰山,禅云云;周成王封泰山,禅社首:皆受命然后得封禅。后又有秦皇登泰山,武帝表功绩,可以这么说,只要功绩卓着的天子,皆会在泰山封禅!
这么做,并非是向天帝表功,而是要神化天子,以便奴役臣民!
刘宏知道,但是他更明白,君权神授,只有行了泰山,才能更好聚埋心,不然,深刻在骨子里的奴性会让大汉顷刻间分崩离析!
你想,一个帝王,连自己的功绩都不敢向天帝祈言,又怎能会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天子,特别是在这个对鬼神充满敬畏的时代,如果不行泰山,不去封禅,恐怕这大汉将会成为漂浮在水上的浮萍,稍有一丝波澜,便是万劫不复!
封禅之事既然有人提出,那便不能无视,更何况还是贾诩提出,群臣附议!
“咳咳咳……既然是要封禅,那便不能耽搁,如今四夷皆服正是时候,不过……兵甲未归,朕心中不安,遂兵甲回归,再举封禅!”
辽东,袁曹诸将正在着急忙慌的收拾军资←们收到了洛阳的消息,说是把俘虏先压送至渤海,着渤寒兵看管,而后划三国之地为辽州,着周瑜临时坐镇,其两国王族尽灭,一个不留!
若只有这一点消息,众人自然不会显得着急忙慌,之所以如火烧眉毛,那是因为紧随而来的锦衣卫传书,上边只有一句话:封禅在即,速归!
自古以来,能够行封禅之事者,除了帝王没有任何人,所以众将得知皇上将要封禅,自然不敢耽搁一分一秒!
看着俘虏尽皆上了战船,曹操一众这才松了一口气,因为俘虏太多的缘故,足足运送了三趟,费了近十日之功,如今搞完,自然放下了心中的这块巨石!
“诸位,辽东之事已毕,耽搁十数日,吾等应战马疾蹄,尽快行入洛阳!”
看着短粗的曹操,坐到马上扯的面红耳赤,众人朗声一笑,催动着战马蹿了出去,丝毫不管被烟尘蒙蔽的曹操!
不多时,身后传出了一阵曹屠夫的恶骂,众人对此,只是寥寥一笑!
战马的七日飞腾,终于荡起漫天烟尘来到洛阳,之所以这么快,自然少不了连夜前行的原因,当然也因为没有拖后腿的步兵!
纵马入城虽然没有罪,但是却遭人不耻,可是面对大汉兵将,百姓却难以生出口诛之言,因为他们明白,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,离不开这些被血水浸泡的兵将!
行至皇宫,众人刚勒徒马,宫中便疾走过来一人,见是蹇硕,皆以礼迎之!
看着面带疲乏的众将,刘宏立马让人赐坐,而后言到:“看来汝等皆知封禅之事了,不然不会这么快赶回来,汝等辛苦了!”
袁绍激动的插嘴说到:“封禅之事非同一般,吾等不敢耽搁,不知皇上封禅何人跟随,若是……”
看着袁绍一脸谄媚,刘宏岂能不明白他想什么,于是轻笑一声说到:“本初且安心,同行之人怎可少得了汝,这次封禅依文和之意,不但汝为同行,朝中之众皆随朕前往!”
刘宏说完,众臣懵了,自古以来,君王封禅哪有全挑的事,不过看如今外夷涣灭,百姓安居的情况,朝堂之众同随亦没什么不可!
仲夏之初,帝出洛阳,欲行泰山封禅,随行者王臣百工,强卒悍将,车马辚辚,旌旗耀天,共计二十万人,每逢之地,百姓担浆提壶者不可计数,而圣每每走出,皆饮百姓浆水,以示亲近!
泰山东威沧海,西镇大河,山势挺拔,奇峰突兀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