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06章土地,土地(2/5)
密无间?>
显然不是。>
如果周瑜真的和鲁肃关系密切到如同兄弟一般,那么鲁肃应该在孙策时期就已经上位了,不必等到孙权之时才获得晋升的空间。>
所以鲁肃和周瑜应该是密友,利益不矛盾,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配合的相关体,但是绝对不是什么生死兄弟。以周瑜来要挟鲁肃,显然不会成功。>
那么,以其他的方面,来满足鲁肃的需求呢?>
斐潜思考之后,觉得不妥。>
斐潜确实也可以给鲁肃很高的,超出江东水准的待遇,但是那样很不妥。>
名气和能力,现如今不再是斐潜所关注三国人物的重点!>
现在斐潜需要的是『合适』!>
或者游戏化一些的名词,叫做『相性』也可以。>
这不得不要感谢马越。>
正是马越给斐潜敲响了一记警钟,让斐潜从战胜曹操的喜悦和骄傲之中,清醒过来。>
马越是老资格了,但是老资格并不代表着就一定会和斐潜思维一致,步调一致!>
那么,还有多少『马越』会出现?>
引进新的人才,就能改变解决这个问题么?>
引进人才不是不好,但是没有任何想法,也没有任何的规划,只是为了引进而引进,那就肯定会出问题。>
斐潜想起了后世公司里面,几乎年年都在喊着引进人才,将原本的老员工当作牛马,新员工一进来的工资就可以比老员工要高,然后还美名其曰是鲶鱼效应,但是实际上是怨声载道。能不能有鲶鱼效应,是要看老员工的具体情况,而不是随便往水里丢鲶鱼。>
从桓灵二帝开始,因为长达近两百年的平安富足生活,山东大小地主,士族豪强也渐渐偏向于放纵疏狂享乐一流,直至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,集体嗑五石散都算是雅事,一群人裸体跳舞闹市癫狂,都是风流,要的就是自由奔放,放荡不羁。>
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家国天下虽然被名士挂在嘴边,但是实际上真正去做实事的并不多……>
江东山东的名士,很多都是如此,鲁肃有没有多少的这样习惯?>
斐潜不得而知,但是可以再观察观察。>
斐潜带着鲁肃来,就是为了这一点。>
鲁肃鲁子敬,枣衹枣子敬。>
两个人的名字都是子敬,但是做着不同的事情。>
鲁肃在江东有没有受到万人敬仰,百姓拥护,斐潜不清楚,但是在关中,枣衹的名声在田间地头,比斐潜的这个骠骑,还要更受欢迎!>
普通百姓民众对于斐潜,是尊敬,但是对于枣衹,却是发自内心的感激!>
因为关中农业水利方面的事情,几乎就是枣衹一手操办起来的,甚至包括畜牧业和林业。毕竟大汉『农桑』都算是在一起,没有分得那么详细。>
几乎每一年秋获之后,都会有一些乡野里的老人,会带着一些农产品,特意走上十里八里的路,送到枣衹的家里。>
或许只是一些粟米,或许只是一些野果,都不是很值钱的东西,但是年年如此,送到了,磕个头,放下就走。>
斐潜笑说这是百姓将枣衹当神灵在祭拜……>
对于关中的百姓来说,斐潜太过于遥远,不可触摸,难以接触,而枣衹才是他们最经常见到,而且带着他们真正变得生活富足起来的官吏!>
当一名官吏真正的为百姓民众办事,将百姓民众的疾苦放在心上,并且认真去做去解决的时候,百姓民众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拥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