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

第293章 大帝(6/6)

圣母均用垂花耳坠,面部丰腴,额中央饰有金色额黄,与娥眉、红唇相得益彰。服饰方面,三位圣母均为外着披肩,穿交领大衫,胸背有补子;一手持圭,另一手相扶;腰有玉环带,足穿云头鞋。整个塑像极具程式化,唯有两侧的圣母头略向中间偏斜,这给传统正襟危坐的塑像增添不少活泼的气息。

后土原本是道教神名,全称为“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”,亦名“承天效法土皇地只”,这位掌阴阳生育、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,是道教尊神“四御”中的第4位天帝中国古代有“皇天后土”的法,可见主宰大地山川的后土神是相对于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,是尊贵的大神。后土对民间来,并不是一个不熟悉的神,她其实就是人们俗称的“地母娘娘”。[4]汉武帝所立之后土祠中,后土的形象为女性,后人称圣母、娘娘。

先有原始天尊(盘古、玉皇大帝)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(老子),第四个是后土娘娘,这个后土娘娘与《史记》记载的太元玉女(西王母、王母娘娘)是不是同一个人?

《淮南子.时则训》载:“东方之极,自碣石山,过朝鲜,太白皋,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。”高诱注:“太、伏羲[5]氏,东方木德之帝也;句芒,木神。”伏羲在五帝中尊为东方天帝,这就是他的神职。

《系辞下》记载伏羲功业最着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观鸟兽之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作结绳而为网罟,以佃以渔,盖取诸离。包牺氏没,神农氏作,……神农氏没,黄帝尧舜氏作,通其变,使民不倦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”这段话影响甚大,但叙述伏羲功业如此全面系统,当出于秦汉年间,不会早于《庄子》。

《太史公自序》:“余闻之先人曰:‘伏羲至纯厚,作《易》八卦’。”

《汉书.律历志》引刘歆《世经》言:“庖牺继天而王,为百王先。首德始于木,故帝为太昊。”

《太一生水》之所谓的“太一”,《老子》之所谓的“道”,《周易》所谓的“太极”,均为宇宙初始时混沌无形的元气。《淮南子.天》:“宇宙生元气。”《淮南子.诠言》:“洞同天地,浑沌为朴。未造而成万物,谓之太一。”汉高诱注:“太一,元神总万物者。”这个总万物的“元神”,应该就是伏羲。

一帝俊[6]是承太阳星气运而生的两只三足金乌之一,另一只为太一。伴生有先天灵宝“河图”“洛书”,化形后到三十三天外听道祖鸿钧讲道,修成大神通。与太一一同收服天下妖族,创立天庭,帝俊为“天帝”,太一号“东皇”。后二人在巫妖大劫中殒落,自此妖族衰落,人族兴起,天庭也被人族所掌。

东王公,又称“木公”,“东华帝君”。究其源,可追溯到战国时期,当时楚地信仰“东皇太一”神,又称“东君”,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(太阳星君),此为东王公之前身。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,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,南、北二宗则奉为始祖。

从这些字记载中可以看出,玉皇大帝与盘古和原始天尊的关系;王母娘娘与太元玉女、西王母、后土娘娘、女娲的关系;东王公与帝俊、伏羲的关系了。

...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