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章 唐尧(7/7)
这个人无论话办事,都很成熟可靠,而且能够建树业绩,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。他于正月上日(初一),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,正式让舜接替自己,登上天子之位。尧退居避位,28年后去世,“百姓悲哀,如丧父母.三年,四方莫举乐,以思尧”,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。
编辑本段尧和儒家、墨家的关系在先秦时期,以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最有势力,号称“显学”,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。从那时起,尧就成为古昔圣王,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,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。孔子,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巍巍乎其有成功也,焕乎其有章!”孔子对尧的赞美,随着儒家在中国化传统中的地位渐趋重要,而亦日益深入人心。后来儒家即以“祖述尧舜,宪章武”为标帜;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,大倡“道统”之,尧遂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。在整个封建时代,从未有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的业绩。
《尧典》记载,尧登位时,正值年富力强,十六岁由唐侯升为天子,在位七十年,禅位后八年而终,尧的年龄在百岁上下。尧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。帝王世纪云,“尧始封于唐,今中山唐县是也,在今定州。后徒晋阳。”郑氏诗云:太原晋阳,尧始居此,后乃迁河东平阳,则尧都之,在今临汾明矣。
临汾即古之平阳,这里传:帝尧的家乡在城南伊村,村之南门外,现有石碑,曰“茅茨土阶”。尧之陵墓在城东,三山环包,二水交汇。尧陵前立有石碑,曰“古帝尧陵”。古帝尧庙在城南,庙宇宏伟,历史久远,有碑曰:“……”华府康衢在其北,茅茨土阶在其南,其东郭里,神林尧陵之所在也,其西则藐姑射之山,神人所居也……”。唐尧是传中的圣明天子,“其仁如天,其知如神,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。”
品质与才智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,“其仁如天,共知(智)如神。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。富而不骄,贵而不舒”。所以他即位以后,局面大变: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,首先使族人能紧密团结,做到“九族既睦”;又考察百官的政绩,区分高下,奖善罚恶,使政务井然有序尧陵;同时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,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,因而“协和万邦,黎民于变时雍”,天下安宁,政治清明,世风祥和。
政治民主与失误尧的时代,又是传中的洪水时期。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”,水势浩大,奔腾呼啸,淹没山丘,冲向高冈,危害天下,民不安居。尧对此非常关切,征询四岳(四方诸侯之长)的意见,问谁可以治理水患,四岳推荐了鲧。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,经常违抗命令,还危害本族的利益,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。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,实在不行,再免去他的职务。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。鲧治水9年,毫无功绩。这是关于尧的传中,政治上的一次失误,类似的不足之处还有若干,总之尧的时代也不是尽善尽美,故又有舜继起的一番励精图治。由此也可知道,多数人的意见可能导致灾难。然而,人们依然崇拜尧,尽管尊重多数人意见的结果不一定好,但是尊重多数人意见的做法受到人们认同。
...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