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8章 周懿王(2/3)
及待地下令迁都,“天再旦”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心头,他感觉在南郑多呆一天他就多一分危险。在他的催促下,大臣们只好跟着他一起迁都。迁都后,周懿王把犬丘的地名改称为槐里。
南郑自周穆王二年(丙午,前95)开始立都,至今恰好八十年。从此它便结束了曾经有过的灿烂和辉煌。
周懿王五年(丙寅,前895),鲁历公姬擢去世,在位执政三十七年。死后传位于弟弟姬具,号鲁献公。
北伐犬戎周懿王六年(丁卯,前894),由于多次遭受外敌入侵,姬领悟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,认为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军队就要挨欺负,既不能约束国内的诸侯,也无法抵御强大的外患,只能卑躬屈膝任人宰割。于是他下令加大国防建设的投资,征招国中青壮年参军入伍。他任命虢公为主管军队的最高领导,扩大军队编制,加强军事训练。
西周军很快强大起来,姬亲自检阅了这支威武之师,忽然间就产生了征讨四方称霸天下的野心。于是这年秋天,他命虢公率师北伐犬戎(古族名、国名,在今宁夏固原市北)。当时犬戎人安分守己,并没有丝毫侵犯和得罪西周之处。姬仅凭个人的好恶便无故兴师讨伐,激起了犬戎人极大的愤怒,他们团结一心,同仇敌忾,英勇作战,把西周军打得大败而归。征伐犬戎的失败,唤醒了姬对外扩张的美梦,也打消了他称霸天下的野心。
疑神疑鬼周懿王七年(戊辰,前89)冬,西周遭遇了特大的自然灾害,暴雨和冰雹袭击了王都槐里,有许多家畜和家禽被冰雹打死,继而寒流猛增,天气奇冷,连嘉陵江和汉水都封冻了。有的人来不及防寒,竟被活活冻死。《太平御览》八十四引《史记》载:“周孝(懿)王七年,厉王生,冬大雨雹,牛马死,江、汉俱冻。”显然,作史者把这场空前的自然灾害与周厉王的出生联系在一起,认为周厉王是位亡国之君,他一出生就给西周带来了灾难。
姬迷信得很,他因为在即位元年就发生了“天再旦”,便怀疑南郑国都对他不利,不惜民力,大兴土木营建新都。他以为迁都以后就会万事如意大吉大利了,没想到的是新都对他仍怀有敌意,首次出兵远征就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归,致使劳民伤财,民生怨恨。紧接着又降临了百年罕见的天灾,把王都打成了一片狼籍。他感到十分恐惧,认为是上天在和他做对,自己很难逃脱老天爷的惩罚。于是他终日担心天神会来索取他的性命,疑神疑鬼,草木皆兵,精神错乱,寝食俱废。到第二年春天就病死了。
姬三十八岁即位,在位执政虚记九年(《西周金历谱》),卒于周懿王八年(已巳,前892)春,终年四十六岁。死后葬在西周懿王陵(今陕西咸阳市境内),尊号周懿王。
史书上“温柔贤善曰懿”,故谥号周懿王。
编辑本段奇异天象周懿王是周朝第七位帝王。他在位时,没什么政绩。幸运的是,古代曾出土一部书,叫《竹书纪年》,上面有句话:“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。”夏商周断代工程要确定懿王元年是公元前的哪一年,全在这十分简约的9个字中。
关键在“天再旦”三个字。有专家认定,这是一种奇异的天象,从字面看,意谓“天亮了两次”。在什么情况下才会“天亮两次”呢?只有在太阳出来前,天已放亮,或者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,忽然发生了日全食!这时,天黑下来;几分钟后,全食结束,天又一次放明。这就是“天亮两次”“天再旦”。
借助速率强大的计算机和专业软件,现代天学已经可以推算古天象记录。南京紫金山天台张培瑜先生对相关时代的日食状况作了详细计算,提出发生“天再旦”的懿王元年为公元前926年或899年。贵州工学院的葛真先生核算出:公元前899年或925年确实发生了日全食。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三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