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282章 伯夷、叔齐(3/6)

生了太岳这一官职,伯夷为第一任太岳。以后的太岳部落每迁一地,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,是故产生了四岳(以太岳部落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最高峰,后演变成为官职,由部落首领担任),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。他们都是伯夷的子孙。

帝尧时伯夷辅政,掌管礼仪(伯夷为尧“典三礼”、“定五刑”),助尧治理部落联盟,很有政绩,尧想禅位于他,伯夷拒绝尧的美意,不肯接受禅让,推荐舜做了帝。帝舜时正式任命伯夷为秩宗。禹代行天子政时,伯夷尽心辅弼,成为禹之心腹。伯夷因系共工之后,也善治水,曾助禹治水。

四岳氏:首领为伯夷,姜姓,传为共工之从孙,曾助禹平治水土。后繁衍出齐、吕、申、许四支后裔。帝神农氏,名石年。传在位140年(约公元前216~前0年),一在位120年,卒葬湖南茶陵(今酃县塘田乡鹿原陂,又名炎陵山、皇山)。

第二世,临魁,炎帝长子,在位80年(公元06~前299年)》第三世,帝承,在位60年(公元前2996~前29年)。

第四世,帝明,在位49年(公元前296~前2888年)。

第五世,帝直,在位45年(公元前288~前284年)。

第六世,帝来(厘),在位48年(公元前2842~前295年)。

第七世,帝裹(哀),在位42年(公元前294~前25年)。

第八世,榆罔,名克,居长,在位55年;因德不及其弟轩辕,故让位。轩辕即黄帝,姓有熊氏。(所谓榆罔弟轩辕,只是表明炎帝、黄帝帝二族本是兄弟胞族,或有婚姻、血缘关系的两个部族。)第九世,名器,榆罔子。

第十世,名祝融,器之子;卒葬衡山(在今湖南)。

第十一世,名术器,祝融子。

第十二世,名勾龙,术器子。

第十三世,名共工。

第十五世,名伯夷,着名贤人,佐帝掌四岳,佐大禹治水,因功受封于吕,为吕侯,是即吕氏得姓之始。姜太公吕尚,即其后。

共工的从孙伯夷,是帝颛顼之师,帝尧时辅政,掌管礼仪,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。大禹治水及代行天子之政时,伯夷尽心辅弼,成为禹的心腹之臣。为嘉奖伯夷,帝舜晚年赐伯夷恢复姜姓,封为吕侯,掌管四岳,其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。在尧、舜、夏禹时代,四岳是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。伯夷后被尊为吕姓始祖。

姜太公姓姜或吕氏,名望、尚,字子牙,号飞熊,炎帝神农氏51世孙,伯夷6世孙。为周王、武王、成王、康王四代太师,齐王,妻名申姜,共有1子(丁、壬、年、奇、枋、绍、骆、铭、青、易、尚、其、佐),女邑姜封周武王妃、皇后。公元前1211年,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八月初三日出生于今山东省日照市;公元前.102年戊辰年,周康王六年,卒于周首都镐京,岁寿19岁。陵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,距离王陵1公里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姜太公祠内设有衣冠冢莒国(又名吕国,是伯夷的分封国,属于山东省日照市)的附属国。

士之特立独行,适于义而已,不顾人之是非,皆豪杰之士,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。一家非之,力行而不惑者,寡矣;至于一国一州非之,力行而不惑者,盖天下一人而已矣;若至于举世非之,力行而不惑者,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。若伯夷者,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。昭乎日月不足为明,**乎泰山不足为高,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!当殷之亡、周之兴,微子贤也,抱祭器而去之;武王、周公圣也,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:未尝闻有非之者也。彼伯夷、叔齐者,乃独以为不可。殷既灭矣,天下宗周,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,饿死而不顾。繇是而言,夫岂有求而为哉?信道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