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281章 黄石公(2/4)

上耕他家的一块山地。干了一气活后,便停下牲口歇息。牲口躺在地上安静地反刍。黄石公抬头看到山顶一棵大树下有两人在下棋,一为消磨时间,二为躲避日头的暴晒,他便悠闲地走向前去。

到了跟前,原来是两个道士在下棋。可能两个道士精神太集中了吧?黄石公的到来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。黄石公也没敢出声,只默默地站到旁边看。两个道士默不作声地一步一步走着,黄石公静静地看着,只觉得头顶的树叶一青一黄地变化着,等两个道士一盘棋下完,“哈哈”笑道:“行了,行了,差不多了。”两个道士看了黄石公一眼,也没和黄石公什么,便扬长而去了。

黄石公想回到他的地里继续干活,可发现许多地方已经变了模样。摸索到他的地边,早已不见了他的牲口,一张木犁尚在,他用手一摸就化成了灰烬。黄石公无奈地返家,路上的风景早已改变。等回到他所在的村子,看到的人,没一个他认识的了。他的家也不存在了。他很疑惑,我刚出去半天,怎么全变样了呢?他找人问他哥哥的名字,竟然没人知道。辗转找到村里最年长的一个老人,他了他兄弟俩的大致情况。老人拈着胡须沉吟了一会,道:“我时候,曾经听村中的老人们过一件奇怪的事。那些老人也是在讲古事,一个年轻人去犁地莫名其妙地失踪了,与你的情况差不多,可能就是你吧?那都百十年前的事了。”黄石公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已经成神仙了。

黄石公成神后,利用他的法力保佑一方的平安,后人为纪念他,便在山上造了一座庙纪念黄石公。

留侯张良者,其先韩人也。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,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圯下,顾谓良曰:“孺子,下取履!”良愕然,欲欧之,为其老,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“履我!”良业为取履,因长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惊,随目之。父去里所,复还,曰:“孺子可教矣。后五日平明,与我会此。”良因怪之,跪曰:日平明,良往。父已先在,怒曰:“与老人期,后,何也?”去,曰:“后五日早会。”五日鸡鸣,良往。父又先在,复怒曰:“后,何也?”去,曰:“后五日复早来。”五日,良夜未半往。有顷,父亦来,喜曰:“当如是。”出一编书,曰:“读此则为王者师矣。后十年兴,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,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。”遂去,无他言,不复见。旦日视其书,乃《太公兵法》也。良因异之,常习诵读之。节选自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评价黄石公虽然隐居,但内心一直忧国忧民,就把一生的知识与理想倾注在笔墨上。按现代人的法,他既是学家,也是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,神学和天地理知识也相当丰富。

案黄石公事见《史记》,《三略》之名,始见于《隋书.经籍志》,云下邳神人撰,成氏注。唐宋《艺志》所载并同。

嘉锡案:《困学纪闻》卷十云:“魏李萧远《运命论》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《三略》之,言三略者,始见于此。”自注云:“汉光武诏引《黄石公记》,未有《三略》之名。”是则《三略》名之源起,《困学纪闻》已明言之,其名初不始于《隋经籍志》;《纪闻》非僻书,《提要》乃略不一考,何也?

相传其源出于太公,圯上老人以一编书授张良者,即此。盖自汉以来言兵法者,往往以黄石公为名。史志所载,有《黄石公记》三卷、《黄石公略注》三卷、《黄石公阴谋乘斗魁刚行军秘》一卷、《黄石公神光辅星秘诀》一卷。又《兵法》一卷、《三鉴图》一卷、《兵书统要》一卷。今虽多亡佚,然大抵出于附会。是书义不古,当亦后人所依托。郑瑗《井观琐言》称其剽窃老氏遗意,迂缓支离,不适于用,其知足戒贪等语。盖因子房之明哲而为之辞,非子房反有得于此。其非圯桥授受之书,明甚。然后汉光武帝诏书引黄石公“柔能制刚,弱能制强”之语,实出书中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