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309章燕飞返京(1/4)

第09章燕飞返京

永乐十九年,永乐帝正式将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,南京成为继凤阳和北京后,明朝第三个陪都,也是大明朝仅有的三个陪都之一。

正月,永乐帝在紫禁城的三大殿之一奉天殿面见百官,大祀南郊。从此,北京一直作为明朝的国都,此后六百年,北京先后是清朝的国都、中华民国、直至新中国的首都,相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
紫禁城集合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,修建得气势宏伟,金碧辉煌。当百官们第一次走进紫禁城时,无一不被紫禁城的恢宏气势所折服,紫禁城,无疑代表了当时建筑文化的最高水平。

然而令人扼腕的是,紫禁城的三大殿到底没有逃过天火,永乐帝迁入紫禁城不过三个月,一次雷击点燃了北京当时的最高建筑——奉天殿,由于救火工具落后,火势一发不可收拾,将仅仅“诞生”三个月的奉天殿、华盖殿和谨身殿烧成了灰烬。

沈洁早就知道会发生此事,特别嘱咐在三大殿上都安装沈洁设计的避雷针,当然沈洁没有告诉他们这叫避雷针,也没有告诉他们避雷针真正的用途,只是说这么做避邪,然而在永乐帝即将迁入紫禁城前三个月,汉王朱高煦查看紫禁城兴建情况,见三大殿都拖了个长尾巴,认为很难看,破坏了整体效果,叫来管建筑的问是干什么用的,管建筑的也解释不上来,于是朱高煦就下令全拆了。

当然,事后奉天殿遭了雷击,朱高煦也不知道是他惹的祸。

三大殿遭天火,使得朝廷反对迁都的人一下子找到了理由,纷纷上奏说迁都惹怒了神灵,奏请永乐帝将京都迁回,永乐帝感到压力非常大,迁都本就是顶着压力做出的决定,而今,最支持他的朱隶已经失踪七年了,另一个支持他的道衍大师,也于三年前圆寂,如今迁都不足三个月,就发生了这么大的损失,一时间永乐帝对自己迁都的决定也开始动摇。

难道迁都的决定是错误的?

“启禀圣上,副都御使吴晨求见。”御前小太监站在上书房的门口大声启禀。

吴晨督造紫禁城七年,管职也升了两级,如今已经是正三品。

“宣。”

三大殿烧成灰烬后,永乐帝只好在奉天门听政,上书房在奉天门的后面,离奉天门不远。

“叩见圣上。”吴晨也三十多岁了,神态气质越来越像朱隶,然而也正因为如此,永乐帝对吴晨委以重任,却很少召见。

“圣上。”吴晨拿出一封信,双手呈上,“京王爷临走前留下一封信,嘱咐吴晨,若是紫禁城出了大事,就将这封信呈给圣上。”

永乐帝愕然地看着吴晨手中的信,熟悉的笔迹如精灵般跳入眼帘,字体很难看,却像朱隶人一样,带了一份洒脱,一份不羁。

信保存得非常完好,封皮崭新,没有一个折角,那一瞬间,永乐帝恍惚认为,这是朱隶刚刚写好的信。

拿起信,永乐帝并没有打开,默默地坐了一会,沉声吩咐道:“你先出去,守在门口,不许任何人进来。”

看着吴晨退出去关上门,永乐帝方小心地拆开信。朱隶那张真挚的笑脸毫无预警浮现在永乐帝面前。

“爷,见字如面。”

永乐帝的眼泪刷地下来了……

“原谅阿四不能陪在爷的身边,但阿四不论身在何处,心心念念想的都是爷,阿四知道,爷也会很想念阿四的。”

永乐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七年了,自永乐帝下令不许要再找朱隶后,这些年他真没有派人找过,不管朱隶在哪里,永乐帝都希望他活得好好的。

“爷,您若看到这封信,定然是紫禁城出了大事,您不会因此对迁都动摇了吧,阿四当年全力支持爷迁都,是因为阿四知道,迁都一事,爷经过了深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